對標歐美日等成熟市場來看,傳統高GWP制冷劑正在加速淘汰,取而代之的有低GWP的 HFO制冷劑,也有更加環境友好CO?(R-744)、丙烷(R-290)等自然工質制冷劑。簡言之:發達國家走過的升級路線依次為:CFCs → HCFCs / HFCs → 新型HFO制冷劑或自然工質(CO?、碳氫化合物等)制冷劑。其中,以CO?為代表的自然工質,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期待。目前,二氧化碳制冷系統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已具有一定的規模。尤其是在歐洲市場,在F-Gas法案的嚴格限定下,各行業積極采用更加環境友好的CO?自然工質替代技術。
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,這一技術還有待普及,限制其推廣應用的原因往往在于:二氧化碳制冷系統的技術條件要求高,從歷史經驗來看,每一代制冷劑的升級換代,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生態環境部報告指出,一種制冷劑從開始淘汰到完全淘汰,一般需要20年的時間。在此期間,成本、技術、人員方面的挑戰,都會使企業面臨一定壓力。因此,雖然轉向低GWP制冷劑是最終目標,但受制于種種現實因素,中國企業可能還需在使用HFCs的過渡期徘徊一段時間。道路雖然長遠,前景的廣闊給予我們充分的信心。更令人欣喜的是,各方正不斷發揮力量,推動愿景變為現實:近年來,中國制冷監管政策日臻完善,并逐步健全相關標準體系,就工商業制冷而言,先后完成了GB9237安全標準的修訂,以及一些產品標準的修訂,包括CO?、NH3的產品標準和CO?冷庫標準等;行業方面,管理體系、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也在不斷進步。
種種動向表明,中國冷凍冷藏設備大規模轉向新一代低GWP制冷劑只是時間問題。隨著“30·60”目標和基加利修正案所規定的時間節點漸次到來,滿懷期待的中國制冷產業、客戶和終端消費者,都將迎來一個更加綠色低碳的美好明天。